本站評論員
盛世巨擘,開啟新程。
在著力領航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關鍵時刻,習近平總書記日前圍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指出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的千秋大計、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重大國家戰略,發出了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偉大號召。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來,黨領導人民開創了治黃事業新篇章,黃河實現了歲歲安瀾、20年不斷流,黃河治理保護工作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著眼于生態文明建設全局,明確了“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連續實施兩期黃河下游防洪工程建設,全面完成了標準化堤防建設,形成了“上攔下排,兩岸分滯”的下游防洪工程體系;開展了河道整治和灘區安全建設,形成了“攔、調、排、放、挖”綜合處理和利用泥沙體系,水沙治理取得顯著成效,生態環境持續明顯向好,發展水平不斷提升,黃河流域經濟社會發展和百姓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但同時也要清醒看到,當前黃河流域仍存在一些突出困難和問題,流域生態環境脆弱,水資源保障形勢嚴峻,發展質量有待提高。這些問題,表象在黃河,根子在流域。
一引其綱,萬目皆張。
以實際行動響應偉大號召就是要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生態優先,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類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統籌謀劃,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著力加強生態保護治理,保障黃河長治久安,促進全流域高質量發展,改善人民群眾生活,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
治理黃河,重在保護,要在治理。以實際行動響應偉大號召就是要抓住水沙關系調節這個“牛鼻子”,完善水沙調控機制,解決九龍治水、分頭管理問題。水沙關系是很微妙的,不是說黃河水的含沙量越少越好。要堅持辯證思維、系統思維,把相關問題研究深研究透,不能單打一、想當然。把黃河生態系統作為一個有機整體來謀劃,上游以提高水源涵養能力為主;中游要突出抓好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下游要注重保護濕地生態系統,提高生物多樣性。要把水資源作為最大的剛性約束,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合理規劃人口、城市和產業發展。當下的迫切任務,就是確保大堤不決口、河道不斷流、水質不超標、河床不抬高。
以實際行動響應偉大號召就是要立足自身優勢,宜水則水、宜山則山,宜糧則糧、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又富有地域特色的創新之路。要抓緊開展頂層設計,因地制宜構建有地域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增強經濟發展的動力和韌性,以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推動全流域高質量發展。
幸福不是從天而降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非一日之功。要著眼長遠,加強頂層設計,加強重大問題研究,創新體制機制,明確中央、省(區)、市(縣)的職責任務,以完善的制度和體制機制確保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要保持歷史耐心和戰略定力,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既要謀劃長遠,又要干在當下,一張藍圖繪到底,一茬接著一茬干,讓黃河造福人民。